婷婷成人综合激情在线视频播放,最近更新中文字幕在线,国产午夜av秒播在线观看,国产乱码一卡二卡3卡四卡,www婷婷av久久久影片

當寧消防網APP

找產品、查資料、詢價更簡單

立即下載

排煙系統(tǒng)消防設計審查驗收疑難問題技術指南

2023-12-08大黃當寧消防網

排煙系統(tǒng)消防設計審查驗收疑難問題技術指南

1、人員或可燃物較多的丙類生產場所、丙類廠房內建筑面積大于300㎡且經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較多的地上房間(例如:廠房內的辦公室、休息室、中間倉庫等)、任一房間建筑面積大于5000㎡的丁類生產車間均應設置排煙設施。

2、冷庫建筑內建筑面積大于或等于300m²的穿堂和封閉站臺應設置排煙設施;凍結間、凍結物冷藏間、冷卻間和冷卻物冷藏間不設置排煙設施。

3、水泵房、空調通風機房、變配電室、燃油(燃氣)鍋爐(機組)的機房、制冷機房及柴油發(fā)電機房等無人員經常停留的機電用房可不設置排煙設施,有人員值班且面積大于等于50㎡的無窗控制室或者面積大于等于100㎡的地上有窗控制室等應按照相關標準設置排煙設施。

4、同一個防煙分區(qū)應采用同一種排煙方式,同一建筑空間不同防煙分區(qū)可采用不同的排煙方式。當同一建筑空間相鄰的兩個防煙分區(qū)采用不同排煙方式時,擋煙垂壁應能降至兩個防煙分區(qū)中距地較低的設計儲煙倉底部以下。

5、無疏散要求、無其他使用功能且周邊采取了防火卷簾分隔的敞開樓梯、自動扶梯區(qū)域,可不設置排煙設施;當該區(qū)域的周邊在首層(底層)未設置防火卷簾分隔時,應設置擋煙垂壁,擋煙垂壁的高度應不小于周邊儲煙倉厚度,且不應小于首層(底層)空間凈空高度的20%。

6、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地上建筑內的無窗房間(含設固定窗的房間),當總建筑面積大于200㎡或一個房間建筑面積大于50㎡,且經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較多時,應設置排煙設施。對于商業(yè)服務網點,其首層有外門但無外窗的房間,可不按無窗房間考慮。

  當與一個走道或者回廊相連的單個房間建筑面積均不大于50㎡且多個房間總建筑面積大于等于200㎡時,房間內可不設置排煙口,通過走道或回廊排煙;建筑面積大于50㎡的房間,應設置排煙口。

7、商業(yè)步行街的排煙設施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步行街自然排煙口的有效面積應大于步行街地面面積的25%;

  2 步行街應采用上部常開式自然排煙方式進行排煙;

  3 當采用常閉式排煙口時,應設置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聯(lián)動開啟裝置,同時設置人工手動開啟裝置;

  4 應合理設置頂棚、回廊及商鋪的排煙設施及控制順序。

8、對于矩形、L形形狀的房間(防煙分區(qū)),其任一邊長度不應大于《防排煙標準》第4.2.4條中規(guī)定的防煙分區(qū)長邊的最大允許長度;對于多邊形和圓形房間(防煙分區(qū)),能覆蓋(包含)該房間(防煙分區(qū))且覆蓋面積最小的矩形,該矩形的任一邊長度不應大于防煙分區(qū)長邊的最大允許長度。

  疏散走道中設置門等分段時,計算走道整體長度時不應折減。按整體長度需要設置排煙系統(tǒng)時,即使分段長度較短,該疏散走道也應設置排煙系統(tǒng),當單個分段小于20米時,可多個小于20米的分段走道共用排煙系統(tǒng),走道總長度及排煙口與最遠點的距離不應超過規(guī)范要求。

9、當汽車庫按《電動汽車分散充電設施工程技術標準》GBT51313-2018第6.1.5條劃分有防火單元時,每個防火單元視為獨立的防煙分區(qū),同一防火分區(qū)內的不同防火單元可共用通風系統(tǒng)、排煙系統(tǒng)、補風系統(tǒng),每個系統(tǒng)服務的防火單元數量不應超過2個,且服務的總面積不應超過2000㎡,排煙系統(tǒng)排煙量應滿足《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67-2014相關要求。

  電動車防火單元之間共用系統(tǒng)的設置應滿足以下要求:各個防火單元的風管獨立設置,排風與排煙工況、送風與補風工況有切換控制;補風補至每個防火單元內,也可利用同一防火分區(qū)內的相鄰防火單元進行補風。排煙系統(tǒng)的控制按照《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GB51251第5.2.4條執(zhí)行。

  電動車防火單元的排煙和補風系統(tǒng)不應與建筑物其他系統(tǒng)共用或混用。

10、對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一個防火分區(qū)內、無充電設施且與相鄰場所(或部位)之間采取了防火分隔措施的非機動車庫,當單個非機動車庫建筑面積大于500㎡或被分隔成多個隔間且其總建筑面積大于200㎡時,應設置排煙設施。當采用機械排煙方式時,其防煙分區(qū)的排煙量應按不小于60m3/(h•㎡)計算確定;當采用自然排煙方式時,自然排煙窗(口)的有效面積應按不小于地面面積的2%計算確定。

  對于設有充電設施的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內的非機動車庫,當其單個建筑面積大于50㎡或總建筑面積大于200㎡時,應設置排煙設施;當采用機械排煙方式時,其防煙分區(qū)的排煙量應按不小于90m³/(h•㎡)計算確定,當采用自然排煙方式時,自然排煙窗(口)的有效面積應按不小于地面面積的3%確定。

  對于建筑空間凈高不大于3m的住宅建筑內的非機動車庫,其防煙分區(qū)的最大允許長度不應大于36m。當采用機械排煙方式時,宜在外墻或頂部設置固定窗。

11、游泳館的排煙設計應符合以下要求:

  1 比賽、訓練大廳設有直接對外開口時,應滿足自然排煙的條件;沒有直接對外開口時,應設機械排煙系統(tǒng);

  2 無外窗的地下訓練室、貴賓室、裁判員室、重要庫房等應設機械排煙系統(tǒng);

  3 無觀眾區(qū)的訓練池池水區(qū)域可不設排煙設施。

12、住宅建筑中商業(yè)服務網點排煙設施的設置應符合以下要求:

  1 住宅建筑中設有室內敞開樓梯的兩層商鋪,當首層面積大于100㎡時,應在樓梯穿越樓板的開口部位設置擋煙垂壁;當首層面積小于100㎡,但一、二層面積之和大于100㎡時,應在樓梯穿越樓板的開口部位設置擋煙垂壁;

  2 住宅建筑中設有室內敞開樓梯的兩層商鋪,當設置擋煙垂壁時,一、二層自然排煙口有效面積應分別計算,一層門的上部即儲煙倉內設置的可開啟外窗,可作自然排煙口。

13、機械式停車庫排煙設施的設置應符合以下要求:

  1 有車道的機械式停車庫應按《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67-2014設置排煙設施。全封閉的機械式停車庫宜設置機械排煙系統(tǒng);

  2 室內無車道且無人員停留的機械式汽車庫,車庫內應設置排煙設施,排煙口應設置在運輸車輛的巷道頂部;

  3 停車數量少于50輛的平面移動類停車庫、巷道堆垛類停車庫的通風系統(tǒng)可與排煙系統(tǒng)組合設置,排氣口宜設置在停車庫下部,排煙口應設置在上部,各自的風口應上、下分開設置;當停車位超過50個時,排煙系統(tǒng)應與通風系統(tǒng)分開設置;

  4 利用建筑物地下室的升降橫移類停車庫,地下室面積超過2000㎡的應設置機械排煙系統(tǒng),且換氣次數不宜少于8次/h;機械排煙系統(tǒng)可與人防、衛(wèi)生等排氣、通風系統(tǒng)合用。

14、醫(yī)藥工業(yè)潔凈廠房排煙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高度大于32m的高層廠房(倉庫)內長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其他廠房(倉庫)內長度大于40m的疏散走道應設置排煙設施;

  2 丙類廠房內建筑面積超過300m2的房間應設置排煙設施;

  3 廠房設置機械排煙時,應同時設置補風系統(tǒng),補風量不應小于排煙量的50%,補風應直接從室外引入,且機械送風囗或自然補風口應設在儲煙倉之下;

  4 室內的排煙口及補風口應有防泄漏措施,與其相連通的排煙及補風系統(tǒng)的進出風口處應設防止昆蟲進入的措施。

15、對于空間凈高不大于4m的汽車庫(或設備用房)、走道,凈高小于或等于3m的其他房間,其機械排煙系統(tǒng)的單個排煙口最大允許排煙量可不受限制,排煙口最大風速不應超過10m/s。

  同一防煙分區(qū)內多個機械排煙口邊緣之間的最小間距Smin應按下式確定:Smin=0.9Ve1/2(m),式中:Ve為一個排煙口的排煙量(m³/s)。

16、連通空間(樓面開口)最大投影面積小于或等于200㎡的辦公、學校、住宅等功能場所中的中庭(含中庭回廊),可按以下要求進行排煙設計:

  1 當采用機械排煙時,其計算排煙量可按空間體積換氣次數不小于6次/小時確定,且不應小于20000m³/h;

  2 當采用自然排煙時,其自然排煙窗(口)開啟的有效面積不應小于該中庭或門廳等空間地面面積的5%。

17、除中庭外,一個防煙分區(qū)的計算排煙量應根據場所內的熱釋放速率、設計煙層底部高度,按以下規(guī)定確定:

  1 公共建筑、工業(yè)建筑中面積小于或等于300㎡的場所,其排煙量應不小于60m³/(h•㎡),且最小排煙量不應小于15000m³/h;或設置有效面積不小于該房間地面面積2%的排煙窗,地下自然排煙房間需設置不小于排煙窗面積50%的自然補風口。

  2 公共建筑、工業(yè)建筑中面積大于300m2且凈空高度大于6m的場所,其計算排煙量可按《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GB51251第4.6.6條~4.6.13條的規(guī)定計算確定,當實際儲煙倉厚度大于10%時,排煙量可按實際計算確定。對地面標高一致的空間,Z值按不小于最小清晰高度附加1m確定,儲煙倉的煙層與周圍空氣溫差按不小于15℃設計;對階梯式地面的高大空間,儲煙倉的煙層與周圍空氣溫差可按不小于8℃。設計最小排煙量不應小于30000m³/h或按《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GB51251表4.6.3的數值選取。

  3 公共建筑、工業(yè)建筑中面積大于300㎡且凈空高度大于6m的場所,當計算排煙量按《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GB51251表4.6.3數據確定時,自然排煙窗(口)面積按表4.6.3中“計算排煙量”與表中對應的“自然排煙窗(口)風速”計算確定;當計算排煙量按《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GB51251第4.6.6-4.6.13條計算確定時,自然排煙窗(口)面積應按《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GB51251第4.6.15條計算確定。

18、電影院的排煙可按以下規(guī)定設置:

  1 建筑中面積小于或等于300㎡的電影廳,其排煙量不應小于90m³/(h•㎡)和13次/h之間的大值,且最小排煙量不應小于18000m³/h。

  2 建筑中面積大于300㎡的電影廳,其排煙量可按9.2.17中第2款確定;排煙補風應補至電影廳內。

19、《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GB51251第4.1.3條第3款中“周圍場所各房間”、“周圍場所任一房間”是指周圍場所經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較多且有開口通向回廊的房間,不包括有開口通向回廊的配電間、衛(wèi)生間及管井。

20、擋煙垂壁高度應滿足儲煙倉厚度的要求。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加大儲煙倉厚度。

  固定式擋煙垂壁底部標高除滿足儲煙倉厚度的要求外,還應滿足不同使用功能建筑的凈高度要求。

  活動式擋煙垂壁底部距地面高度一般不應小于2.0m。對于凈高較低的走道、夾層等,活動式擋煙垂壁底距地面高度一般不應小于1.8m,擋煙垂壁的高度不應小于500mm,相應的門洞上方可不設置擋煙垂壁。

21、設置排煙設施的疏散走道,與其相鄰敞開樓梯間應在相鄰部位設置擋煙垂壁或其他擋煙設施。

22、走道局部區(qū)域寬度超過2.5m時,可按60m長度劃分防煙分區(qū),但應控制防煙分區(qū)面積不超過150m²;對于環(huán)形內走道,其長邊長度可以按走道總長度的1/2計算,但應控制防煙分區(qū)面積不超過150m²。

23、汽車庫防煙分區(qū)允許長邊長度可不受限制,但排煙口應設置風量調節(jié)裝置。

24、汽車庫排煙采用自然補風時,頂部自然補風開口部位應在周邊設置不小于儲煙倉厚度的擋煙設施。

25、高大門廳與內走道宜分別考慮排煙措施,連通處宜設置擋煙垂璧。

26、采用自然排煙方式的丙類、丁類工業(yè)建筑,當其建筑空間凈高小于或等于10.7m時,其防煙分區(qū)內任一點與最近的自然排煙窗(口)的水平距離不應大于30m;當其建筑空間凈高大于10.7m時,該水平距離不應大于空間凈高的2.8倍。

27、凈高不大于3m的區(qū)域(走道、室內空間)采用自然排煙方式時,其排煙窗可設置在室內凈高的1/2以上;凈高大于3m的區(qū)域(走道、室內空間),采用自然排煙時,其排煙窗應設置在儲煙倉內。

28、疏散門不應計入排煙窗面積,非疏散門滿足排煙窗設置要求且火災時具有可靠的開啟措施時,可計入排煙窗面積。

29、當外走廊兼疏散走道功能時,不應利用朝外走廊開啟的外窗進行排煙;當外走廊不兼疏散走道功能(如類似陽臺功能)時,則可利用該外窗進行排煙;疏散樓梯間窗戶均不應作為走道自然排煙窗使用,其余非疏散樓梯間的窗戶可作為走道的自然排煙窗。

30、工業(yè)廠房的無動力風帽可作為自然排煙口,自然排煙口的有效面積計算詳見標準圖集《通風天窗》18J621-3。

31、自然排煙口位置設置應按不影響疏散的原則執(zhí)行,有條件盡量遠離安全出口。

32、當下沉式廣場兼作人員疏散時,不應設置直接開向下沉式廣場的機械排煙口或其他影響安全的事故排風口,不應設置其他可能導致火災蔓延或妨礙人員安全疏散的設備、管道等。

33、當房間面積大于200㎡時,可采用上懸窗進行排煙,排煙窗應設置在儲煙倉內。

34、凈空高度大于9m的中庭以及建筑面積大于2000㎡的營業(yè)廳、展覽廳、多功能廳、體育比賽廳(含觀眾廳)、民用機場航站樓、客運車站(碼頭)候車(候船)室等高大空間廳室,其自然排煙窗還應設置分區(qū)、分組集中手動開啟裝置和自動開啟設施。單個空間建筑面積大于2000㎡的人員密集型丙類生產車間,當設置自然排煙設施時可參照執(zhí)行。

  自然排煙窗(口)的開啟和關閉動作信號,應反饋至消防聯(lián)動控制器。選用自動排煙窗時,其整窗(由窗體、執(zhí)行機構、控制系統(tǒng)、管路(線)等組成)的完全開啟時間、開啟角度、啟動方式等性能應滿足《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GB51251的要求,并宜考慮防失效保護等技術措施。

  手動開啟一般是采用手動操作,通過氣動、電動或機械傳動等的方法實現排煙窗的開啟。當手動開啟裝置集中設置于一處確系困難時,可分區(qū)、分組集中設置,但應確保任意一個防煙分區(qū)內的所有自然排煙窗均能統(tǒng)一集中開啟,且宜設置在人員疏散口附近顯眼的位置。

35、《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GB51251第4.4.2條中“每段高度”是指系統(tǒng)服務樓層范圍的建筑高度,不包括系統(tǒng)服務樓層以外空間的風管高度。排煙風機應設置于系統(tǒng)最高服務樓層,或貼鄰系統(tǒng)最高服務樓層布置,排煙風機房宜結合設備層合理布置;當受條件限制排煙風機的設置位置(如屋面)遠離系統(tǒng)最高服務樓層時,應復核風道阻力和排煙風機的風壓值。

36、建筑內的排煙風機應設置在專用機房內,受條件限制設置專用機房確有困難的排煙風機也可設置于室外,但其周圍至少6 m范圍內不應布置可燃物,且必須設置滿足風機防護(防雨、防曬)、通風散熱及檢修要求的防護罩(應有制作大樣圖及安裝圖),防護罩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00h。

  當受條件限制消防排煙風機確需與其他通風機、空調機等合用機房時,除應符合上述專用機房的要求外,還應符合《防排煙標準》第4.4.5條中合用機房的相關規(guī)定。

  當風機設置于機房內時,風機控制柜應放置在機房內,當風機設置于室外時,風機控制柜應設置在附近公共部位,并應采取防碰撞、防誤操作等防護措施。

  工業(yè)建筑(或采用鋼結構體系,且受條件限制無法在屋面設置風機房的公共建筑)中,滿足國家相關標準要求的室外耐候性能(耐腐蝕、抗強風、抗暴雨等性能)的屋頂式消防排煙風機可直接設置于室外,但其周圍至少6m范圍內不應布置可燃物,且確保風機在火災發(fā)生時不受煙火影響,能夠正常連續(xù)運行,同時應設置檢修維護通道。

37、當建筑的機械排煙系統(tǒng)沿水平方向布置時,每個防火分區(qū)的機械排煙系統(tǒng)應獨立設置。排煙風機可以設置于其他防火分區(qū),管道跨越防火分區(qū)時應提高耐火極限,并應按要求設置排煙防火閥。

  中庭的排煙系統(tǒng)應獨立設置,不可與周圍場所(走道、房間等)共用系統(tǒng)。

  不同防火分區(qū)排煙系統(tǒng)共用豎井時,各防火分區(qū)排煙水平管道與豎井連接處應設置排煙防火閥與止回閥。

38、當建筑的排煙系統(tǒng)沿垂直方向布置時,各樓層接至垂直排煙立管的排煙支管只能承擔一個防火分區(qū)的排煙。

39、多個豎向設置的排煙系統(tǒng)或排煙兼排風系統(tǒng)風管可設于同一管道井內,視為“設于獨立的管道井內”,其管道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0.5h;排煙或排煙兼排風系統(tǒng)的風管不得與加壓送風系統(tǒng)、補風系統(tǒng)及其它通風、空調系統(tǒng)風管合用管道井。

  數個補風系統(tǒng)的風管可設于同一管井內,管道的耐火極限不低于0.5h;補風系統(tǒng)風管不應與排煙風管合用管道井,當與加壓送風系統(tǒng)、其它通風、空調風管合用管道井時,補風風管的耐火極限不低于1.0h。

  不同排煙系統(tǒng)直通室外的排煙風道可采用內表面光滑、密封性好的土建風井,并可共用。

40、除《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GB51251第4.4.10條規(guī)定的四個部位需設置排煙防火閥外,排煙管道穿越防火隔斷(如機電用房隔墻處)還應設置排煙防火閥。

  排煙風機入口處的排煙防火閥應具備280℃熔斷并輸出電信號的功能,以連鎖關閉排煙風機及補風機;其余部位的排煙防火閥可采用只具有280℃熔斷關閉及顯示功能的常開型排煙防火閥。

  排煙風機出風口風管與直通室外空間豎向風井連接處可設置止回閥。

41、《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GB51251中“可燃物”界定按《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燒性能分級》GB8624的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

42、當附帶280℃熔斷器的常閉排煙閥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和有關準入制度時,且經過檢驗可滿足規(guī)范所需消防功能要求時,可僅設一個常閉排煙閥,替代常規(guī)排煙閥+排煙防火閥。

43、對于地上建筑,當房間建筑面積大于或等于500㎡,或房間建筑面積小于500㎡但大于300㎡且空間凈高大于6m時,不論其采用機械排煙或自然排煙方式,均應設置直接補風設施;設置了排煙口且房間門為非防火門的其他地上無窗房間,也可通過相連的走道間接補風,但走道應設有直接補風設施;當地上無窗房間設置了排煙口且房間門為防火門時,應設置直接補風設施。

  對于地下建筑,當房間建筑面積大于等于200㎡時,房間應設置直接補風設施;當房間建筑面積小于200㎡且設置了排煙口時,房間也應設置補風設施,可直接補風,或通過相連的走道間接補風;當采用走道間接補風時走道應設有直接補風設施。

44、建筑空間的凈高應按《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GB51251第4.6.9條的條文說明確定,對于其他不同類型的屋面或頂棚,其建筑空間凈高可按以下確定:

  1 對于鋸齒形屋頂,當采用屋頂側窗(口)排煙時,建筑空間凈高為側窗(口)中心距地面的高度(如附圖a所示);

  2 對于人字形屋頂,當排煙窗(口)設置于屋脊處時,建筑空間凈高為屋脊底面距地面的高度(如附圖b所示);

  3 對于斜坡屋面(或頂棚),當排煙窗(口)設置于斜坡屋面(或頂棚)時,建筑空間凈高為排煙窗(口)中心距地面的高度(如附圖c所示);當排煙窗(口)設置于側墻時,建筑空間凈高為檐口(或頂棚)最低點距地面的高度(如附圖d所示);

  4 對于平頂頂棚、階梯式地面的場所,建筑空間凈高為平頂頂棚到階梯式地面的最低地面的高度(如附圖e、f所示)。

建筑空間凈高為平頂頂棚到階梯式地面的最低地面的高度

45、當空間凈高大于8m的場所設置消防水炮系統(tǒng)時,火災熱釋放速率按無噴淋取值。

46、《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GB51251第4.6.11條中,火災計算模型的燃料面距地面高度:當房間凈高不大于6m時,其燃料面距地高度可按0m取值;當房間凈高大于6m時,燃料面距地高度宜按燃料著火面實際高度取值,如燃料面高度不確定的,則可按1m取值。

47、《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GB51251第4.6.14條中,煙氣層厚度db取值應為排煙系統(tǒng)吸入口最低點之下煙氣層厚度;當排煙口安裝于側墻上時,db取值宜采用排煙口最低點以下的煙層厚度,不宜采用排煙口中線以下的煙層厚度。煙層厚度db計算如下圖所示:

煙層厚度db計算

48、排煙系統(tǒng)各防煙分區(qū)排煙量宜相近。排煙系統(tǒng)中各防煙分區(qū)排煙量相差較大時,宜分設系統(tǒng)。當條件受限時,也可采用多臺排煙風機并聯(lián)的形式,但應采用有效的控制措施。

49、關于《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GB51251第4.6.5條中庭排煙問題:

  1 第1款條文為“中庭周圍場所設有排煙系統(tǒng)時”,此處“中庭周圍場所”是指與中庭同屬一個防火分區(qū)、且與中庭連通的周圍場所,周圍場所的排煙系統(tǒng)包括自然和機械排煙,周邊場所的排煙量按《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GB51251第4.6.3條計算。

  2 第2款“當中庭周圍場所不需要設置排煙系統(tǒng),僅在回廊設置排煙系統(tǒng)”,此處“中庭周圍場所不需要設置排煙系統(tǒng)”是指按規(guī)范不需要設置排煙的情況,此時中庭排煙量直接按不小于40000m³/h取值;回廊設置的“排煙系統(tǒng)”包括自然排煙與機械排煙。

  3 當中庭排煙量按第1款的“107000m³/h”取值時,中庭各層回廊與中庭之間擋煙垂壁高度不得小于回廊凈空高度的10%,且不小于500mm。

  4 中庭排煙系統(tǒng)排煙口的最大允許排煙量按《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GB51251第4.6.14條計算確定,儲煙倉的煙層與周圍空氣溫差可按不小于8℃設計。

50、當公共建筑房間內與走道或回廊均設置有排煙設施時,其走道或回廊的機械排煙量可按60m3/(h•m2)計算,且不小于13,000m3/h,或設置有效面積不小于走道、回廊建筑面積2%的自然排煙窗(口)。上述房間指:與走道或回廊連通的房間(不包括衛(wèi)生間、配電間和管井),房間面積不限。

  當公共建筑走道或回廊設置有排煙設施,任一房間(不包括衛(wèi)生間、配電間和管井)未設置排煙設施時,走道或回廊排煙應符合以下要求:采用機械排煙時,排煙量應按照不小于60m³/(h•m2)計算,且不小于15000m³/h,計算面積應包含走道或回廊和周邊未設置排煙設施的房間;采用自然排煙時,應在走道兩端(側)均設置有效面積不小于2.0㎡的自然排煙窗(口),且兩端(側)自然排煙窗(口)的距離不應小于走道長度的2/3。

51、中庭為貫通三層或三層以上、對邊最小凈距離不小于6m、貫通空間的最小投影面積大于100㎡的室內空間,且二層或二層以上周邊設有與其連通的使用場所或回廊。當上述室內空間,二層及以上樓層的貫通空間與周圍場所采用固定防火分隔(防火墻、滿足防火要求的防火玻璃等)時,此貫通空間為高大空間。

52、建筑中走道或回廊自然排煙窗有效面積按《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GB51251第4.6.3條確定,建筑中其它空間自然排煙窗有效面積按《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GB51251第4.6.15條確定。

53、單個排煙口的最大排煙量的計算應符合以下要求:

  1 確定機械排煙系統(tǒng)單個排煙口最大允許排煙量查《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GB51251附錄B時,若房間凈高或煙層厚度處于中間值,排煙口最大排煙量不允許按插值法查表,應按公式《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GB51251第4.6.14條的規(guī)定計算確定。

  2 對于空間頂部設置的排煙口,距離頂板的距離不應小于300mm。

54、排煙風管和排煙口的設計風速是指滿足其計算排煙量要求的風速,排煙風管和排煙口的尺寸可按其計算風量確定。

55、一個排煙系統(tǒng)擔負多個防煙分區(qū)的排煙支管上應分別設置排煙防火閥;當同一防火分區(qū)內不同防煙分區(qū)均獨立設置排煙系統(tǒng)時,一個防煙分區(qū)的排煙管穿越另一防煙分區(qū)的穿越處不需設置排煙防火閥。

來源:湖北省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疑難問題技術指南(2022年版)

湖北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 2022年12月

【相關閱讀】

分享|防排煙系統(tǒng)常見問題及處理指南匯總

《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疑難問題解析匯總(上)

《建筑防煙排煙系統(tǒng)技術標準》疑難問題解析匯總(下)

當寧消防網

相關商品

相關文章

  • 建筑電氣消防施工驗收標準
  • 氣體滅火系統(tǒng)工程消防施工質量驗收標準
  • 細水霧滅火系統(tǒng)工程消防施工質量驗收標準
  • 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tǒng)功能測試要求標準
  • 消防水泵工程施工驗收標準
  • 防火卷簾功能測試要求標準
  • 深度梳理:不需辦理住建消防審驗的六大類工...
  • 房屋建筑工程配電系統(tǒng)消防設計技術審查疑難...
  • 房屋建筑工程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tǒng)消...
  •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線路穿越防火分區(qū)時,其短...
  •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