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產品、查資料、詢價更簡單
2014年12月12日,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劍河縣久仰鄉(xiāng)久吉苗寨發(fā)生火災,大火讓已有200年歷史的久吉苗寨嚴重焚毀,大部分特色民居化為廢墟。久吉苗寨是劍河縣最大的苗族村寨之一,也是劍河縣苗族傳統(tǒng)文化留存保護較為完整的村落,曾于2006年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聚居生活用火方式落后和消防水源天然缺乏是古城、古寨消防安全的重大隱患。由于絕大多數古城、古寨生活習慣相對落后,大多以木材、木炭、柴草為主要燃料,取暖又常用火桶、火盆等,稍有不慎就會引發(fā)火災。很多村寨地處半山腰,地勢落差大,水源缺乏,遇上干旱季節(jié),不僅農業(yè)生產用水無法滿足,就連人畜飲水都很困難,消防用水更無從落實。再加上古城、古村道路狹窄,交通不便,一旦發(fā)生火災,消防車很難到達著火點,往往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一方面,古城、古寨消防安全存在多項隱患;另一方面,一旦火災發(fā)生,救援也存在消防道路不暢、水源不足兩大難題,古城、古寨消防工作可謂困難重重。
在古建筑防火領域,日本的一些經驗值得借鑒。日本會在木造古建筑物地板下和走廊開口部分設置火焰探測器,當可疑者侵入或火災發(fā)生時能夠有效快速被發(fā)現(xiàn)。對于木造、大房檐的古建筑物,會在房檐下方設置探測器,能夠有效地早期探測到臨近火焰的燃燒蔓延。此外,日本《文化遺產保護法》規(guī)定,除古建筑本身外,內部所使用的簾子、布制百葉窗、地毯及展示用復合板等,都要使用防火材料。